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临西”二呼噜”文化

临西”二呼噜”文化

关键词:邢台 本地 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邢台文化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xingta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674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二呼噜系由四股弦、落儿腔等剧种的唱腔融汇变通而来。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一种自制的发音近似“呼噜”之声的“二呼噜”,故得名。 
该剧种于清末民初产生于河北省邢台地区临西县张白地村.该村已有五代艺人,演唱二呼噜已有上百年历史。第一代艺人叫张思爱,绰号“干巴脸子”,随母到张白地村落户。张是一位会唱四股弦、落儿腔、河南曲子等剧种的艺人,多才多艺。他将这些曲调糅杂在一起,加以变通,用自制的拉弦乐器“二呼噜”伴奏,在村里教会了张克俊、张学江、张思存、张思春等人,组成子弟班进行演出。张克俊绰号“老套子”,工旦行,在当地小有名气。以后馆陶、清河、邱县等邻县少数村庄也有人来张白地村学唱二呼噜,如张兰祥、张兰周、张景宇等。再后又有黄传荣、王凤山,张书勋、邓元鳌、张廷龙等习此剧种。六十年代,又有一班青年人开始学唱。该村业余演出一直持续至今。 

该剧种流行区域较狭窄,演出范围东抵卫运河,南达山东冠县桑河镇,西到邱县香城固以西冀鲁交界处,北至威县邵固、清孙庄,方圆约百余里。历史上无专业班社,只有农民自娱性的业余演出组织,除年节化妆演出外,平日也为村民婚丧嫁娶唱“清音桌”。 

二呼噜的剧目,多移植于其他剧种,据统计有《辕门斩子》、《血汗衫》、《王子荣掉印》(即《双合印》)、《宝莲灯》、《双喜合》、《宋江杀楼》、《小姑贤》、《王定宝借当》、《吕蒙正赶斋》、《卖妙郎》等二十一出。邢台四股弦的剧目,临西二呼噜可以一字不动的搬演,只改动唱腔即可,艺人谓之“改嘴”。 

唱腔属板式变化体,有[慢板]、[散板]、[三板]、[翻腔]、[娃娃]、[垛子]、[念板]等,以及[哭迷子]、[含韵]、[栽板]、[留板]等辅助性板式。用大笛(唢呐)吹奏的曲牌有[大摆门]、[二板揣]、[打水牌]、[研磨牌]等。 

乐队由八人组成。文乐有二呼噜(后为板胡代替)、二胡、笛、笙、唢呐(兼);武乐有板鼓、大锣、镲、小锣等。 

该戏曲作为邢台土生剧种,由于每人整理,基本处于快灭绝状态,
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