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南和县——抬黄杠

南和县——抬黄杠

关键词:邢台 南和 抬黄杠 抬杠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邢台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
  • 感谢 kefu001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041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 “抬皇杠”也叫“抬杠”、“抬花杠”。是流传于邢台市南和县河郭、贾宋一带的民间娱乐活动,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

■美丽传说

      抬皇杠习俗相传是东汉末年黄巾军与官兵打仗时留下的规程。相传东汉末年,当时黄巾军部将黄龙驻扎在张路村,官兵在南和县城。对峙期间,由于缺少粮草,黄龙便派人到河郭一带富庶村庄筹集粮草。河郭老百姓都积极支援纷纷献粮。为把这些粮食安全送到黄巾军手里,双方商定由村民用皇杠带着食品给农民军送粮,让黄巾军保护。不想,运粮人员路过贾宋村边时,恰巧碰上官兵,双方展开战斗。贾宋村民得到消息,一起涌出村来,向官兵猛烈扑杀。

      这一天,是正月廿一。从此以后,河郭村和贾宋村村民便结下深厚友谊。每年这一天,河郭村民都要备下三十二杠,表示送粮,三十二名骑着高头大马的勇士和三百二十名村民、兵丁以示护送,浩浩荡荡到贾宋镇去感谢支援之恩,这叫做送杠。贾宋镇的人也以同样的人数来迎接,这叫接杠。两村在交接时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,双方相对跑到村口随着“杠头”的指挥进行交接。年复一年,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喜闻乐见的大型社火。

      后来形成习俗年年正月13--20在河郭抬杠,21,22在贾宋抬。现在已形成32杠,32匹马,参加者上千人,围观者数万人,已成河北规模最大的民间活动。目前已经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■严格布局

     皇杠共三十二杆,由家族世袭保存。一般杠是由杠箱和杠杆两部分组成,杠杆长六米,粗12厘米,由弹性木料做成。杠箱在中间,重约30公斤,杠箱两边各有铁环一个,杠杆上绑有两串铜铃,随着杠杆颤动,有节奏拍打,三十二杆杠同时作响,热闹非凡。抬杠时,三十二杆皇杠,后面配备三十二匹马。谁的杠谁负责找马、训马、骑马一包到底。

     表演时,杠头高举“四牌公”大旗,三十二只杠按顺序排列其后,皇杠套路二十四式,高处望去十分壮观。人、马、杠一起运作,人欢马叫,万马奔腾,使抬杠艺术达到高潮。

■完整传承

       2009年2月12日,蒙蒙细雨中,南和县河郭镇数千村民迎来十年一次的大型民间社火活动———抬皇杠。上至七旬老人,下到二十岁的小伙,在自家泛着春意的麦田里,尽情释放着各自的喜悦。这一刻,拥有千年历史、严格布局和组织、完整传承系统的民间艺术真正走进更多人的视野。

       在当日所有参与抬皇杠的人员中,年龄最大的是73岁的老人王保林。“他在十五杠,别着小黑胡子”,在千数人群中寻找,王老很容易辨认。从1955年第一次参与至今,王老已经参加过不低于五届,“大致是十年一次,最盛时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连续举办过三次。之后,基本沿袭十年一次的传统。一是节省成本,二是培育热情。”据悉,每届活动,两个乡镇的费用均不少于50万,“村民自筹”。

       令老人欣慰的是,在这次活动中,像他这样的老人越来越少,中年人成了核心力量,并且有许多年轻人也成熟了起来。“传承有人喽!”老人说,在正月初六之前,“老人都带着孩子们练。”年轻人也接受这种耳濡目染的艺术,“毕竟这是父辈生活的一部分”。

       抬皇杠这种大型民间艺术,来自民间,扎根民间,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支持,官方总结起来它有四大好处:1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;2、广交朋友,加深友谊;3、踏麦保墒,促进丰收;4、增强体质,有利健康。

■展望未来

      “保护和发展好这个独特的、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是社会各界需要,真诚希望抬皇杠这种大型社火能够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得到政府保护和支持,使它在新时期下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。”我们真诚的希望,这个来源于民间的文化瑰宝有望让更多人了解和分享,让这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活动走出南和,一代代的传承下去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